“智慧港口”的设施配置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港口运输装备三部分。“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智慧港口”的设施配置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港口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近年来,中国新增港口吞吐量能力迅速增长。尤其是2003年港口体制改革开始,港口下放地方,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建设港口码头。目前,中国现有的港口建设已初具规模,2016-2020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疫情影响下,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吨,比上年增长4.3%。202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5亿吨,比2020年增长6.9%。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6.8亿吨,比2021年增长0.84%。
2016-2022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情况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占主要部分,2022年中国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1.31亿吨,占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64.59%;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54亿吨,占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35.41%。
2022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沿海及内河分布(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自动化码头建设是中国智慧港口发展的基础。从全国自动化码头建设投产情况来看,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最早于2017年建成投产;青岛港前湾港区2个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已投入运营;天津港实现了传统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改造;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基本建成,成为大湾区首个全自动码头;北部湾港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顺利开工;深圳妈湾智慧港成为中国散杂货码头中率先完成自动化改造的码头。
中国港口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通过5G实现港口自动化改造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在全球十大自动化码头中,中国占据了4个。与此同时,港口的多个业务场景对于网络的需求,与5G本身的特性是非常匹配的。5G具有低延时、高可靠和大带宽的技术特点,而港口的远程操控、高清视频辅助控制以及复杂环境监控等场景正是具有以上需求。考虑到港口的众多场景(以传统人工码头为主)并不具备有线网络部署能力,5G与港口应用的结合变得非常必要。通过5G网络承载工业控制、高清视频传输、环境监控和离散信息采集,并且攻克协议适配、流量整形和可靠性保障等难题,即可逐步实现自动化码头的无线化改造以及传统人工码头的半自动化改造。
一个典型的港口可分成六大业务场景,分别为船只进出港(货船将集装箱运至港口)、岸桥装卸货(完成集装箱装卸货并搬运至水平运输区)、水平运输(完成岸桥区到堆场区的搬运)、堆场管理优化(完成集装箱堆码)、集卡出入港(完成集装箱出入港运输)和陆港联运(港口与其他运输体系的联动)。
一个典型的港口可分成六大业务场景
资料来源: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
船只进出港场景涉及近海通信、船货同步以及船只定位等;岸桥吊装卸货目前是有线光纤网络以及人工操作,通过5G可以实现对岸桥掉起吊装置的远程控制,这其中包含涉及了起吊设备数据采集、高清视频的回传、定位防碰撞、现场人员通信以及人工智能识别分析等细分的场景;水平运输场景涉及港区内车辆的自动驾驶调度,大视频回传、定位防碰撞等;堆场管理优化负责堆场区集装箱的无人堆码,需要对设备远程控制,同时也涉及AI视觉的应用以及高清大视频的传输;集卡出入港负责对集卡车辆的无人驾驶监控调度、定位防撞、视频传输等。
5G网络的性能能够满足PLC控制信号的超低时延要求以及高清视频回传的带宽要求,通过用5G无线网络的远程控制替代传统有线控制,实现作业现场的无人化操作,提升了操作灵活性和可靠性,人工成本大幅降低,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港口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在岸桥区和堆场区,通过5G方案,相比人工码头,目前单台设备可节省75%的人力,预计未来整个港区的人力会因此大幅降低,同时,生产效率整体提高约50%。在水平运输区,5G+MEC的应用将使自动驾驶车辆的响应时间缩短至50ms以下,运输效率提升30%以上,且充分保障人车安全。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将推动船只进出港等场景的创新应用,也将极大提高港区各类场景的业务质量。
5G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已经在全国主要港口获得推广。青岛港新前湾自动化码头完成了基于5G连接的自动岸桥吊车的控制操作,成功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深圳妈湾港结合5GSA网络以及港口的生产场景,研发了岸桥吊5G远程控制、5G无人机、5G无人集卡、5G智能理货、5G智能安防等5G移动应用,结合移动2.6G+4.9G的频谱优势,采用5G网络端到端切片技术来为港口的应用保驾护航,无线采用RB资源预留结合5QI优先级调度实现业务的硬软隔离,承载网使用FlexE硬隔离提供专用通道给港口,同时MEC+UPF下沉,保障低时延的同时也做到了数据不出港口,确保港口的生产安全。深圳妈湾港5G智慧港口项目部署桥吊设备远程控制、港区无人驾驶等应用,提升配载效率15-20倍,减少现场作业人员80%,减少安全隐患50%,降本提效,增强安全保障。
另外,厦门翔安港区20万吨级全自动化码头泊位建设获批;招商港口旗下深圳海星港,大连港、营口港分别开展散杂货和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
近年来全国各大港口继续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国内自动化码头升级正在持续推进。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研产业咨询(共研网)是权威专业行业研究咨询机构,精品行研,认准共研。
2023-2029年中国智慧港口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首先介绍了智慧港口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智慧港口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智慧港口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智慧港口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智慧港口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智慧港口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慧港口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智慧港口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