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9年中国新消费市场调查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新消费”(New consumption)是指由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的新消费行为,它具有“增量”和“升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服务、情感服务、生活服务大部分都可以被有效地融入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中去,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实体的购物方式,更是一种为了契合消费者本体而进行的心灵之旅。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衍生出的新消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纵深。相比传统消费,新消费的经济社会功能的现代科技属性更为丰富。
中国新消费发展从2018年开始迅速壮大,2019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72%,2020年中国品牌渗透率高达91.4%,成为新消费品牌爆发元年,实现全面领跑。2020年,新消费品牌共有195起投融资事件(不包含平台、服务、渠道等),多为实体消费品牌。截止2022年6月30日, 2022年上半年新消费品牌投融资情况:20个新消费赛道共发生241起融资,相较2021年同期融资数量有所下滑,融资规模也有所下滑,累计融资金额仅过百亿。
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更好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消费升级和持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需采取措施积极促进新消费发展。2020年0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努力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显著提高,“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及并趋于成熟。
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新消费市场调查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新消费的相关概念及中国新消费发展环境;接着对中国新消费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后,报告分别按照零售类、供应链类、服务类以及基建类四个方面对中国新消费领域的17个细分市场做了详细分析;最后,报告分析了新消费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商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新消费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新消费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新消费相关概念
1.1 新消费定义
1.2 新消费内涵
1.2.1 新的消费主体
1.2.2 新的消费领域
1.2.3 新的消费技术
1.2.4 新的消费模式
1.2.5 新的消费关系
1.2.6 新的消费制度
1.3 新消费经济效应
1.3.1 发挥消费关键基础作用
1.3.2 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3.3 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1.3.4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水平
1.3.5 促进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第二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
2.1.1 消费扶贫方面政策
2.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3 行业相关补贴政策
2.1.4 新型消费发展意见
2.1.5 “十四五”规划纲要
2.2 经济环境
2.2.1 宏观经济环境
2.2.2 对外经济分析
2.2.3 服务业运行状况
2.2.4 城镇化发展水平
2.3 社会环境
2.3.1 居民收入水平
2.3.2 居民消费结构
2.3.3 社会消费规模
2.3.4 消费市场运行
2.4 技术环境
2.4.1 5G技术
2.4.2 人工智能
2.4.3 大数据技术
2.4.4 物联网技术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发展综述
3.1 新消费发展现状
3.1.1 新消费数量激增
3.1.2 新消费主体变化
3.1.3 新消费方式多元
3.1.4 新消费受众下沉
3.1.5 新消费环境优良
3.1 新消费时代特点
3.1.1 “人货场”重构
3.1.2 消费分级加深
3.1.3 消费理念更新
3.1.4 消费品类创新
3.1.5 消费场景重塑
3.2 新消费驱动因素
3.2.1 支付方式转变
3.2.2 信用体系强化
3.2.3 夜间经济火热
3.2.4 营销造节频繁
3.3 新消费案例分析
3.3.1 衣的消费升级
3.3.2 食的消费升级
3.3.3 住的消费升级
3.3.4 行的消费升级
3.3.5 娱乐消费升级
3.4 新消费发展瓶颈
3.4.1 消费主体方面
3.4.2 消费客体方面
3.4.3 消费环境方面
3.5 新消费政策措施
3.5.1 培育新消费客群
3.5.2 推动新消费转型
3.5.3 升级新消费供应
3.5.4 优化新消费环境
3.5.5 强化新消费配套
3.5.6 完善新消费制度
第四章 中国新消费行业主要发展模式分析
4.1 信息消费
4.1.1 信息消费基本概念
4.1.2 信息消费功能特点
4.1.3 信息消费一般过程
4.1.4 信息消费发展趋势
4.2 数字消费
4.2.1 数字消费基本概念
4.2.2 数字消费典型特点
4.2.3 数字消费发展阻碍
4.2.4 数字消费发展建议
4.3 绿色消费
4.3.1 绿色消费基本概念
4.3.2 绿色消费典型特点
4.3.3 绿色消费发展模式
4.3.4 绿色消费作用机理
4.3.5 绿色消费发展重点
4.4 服务消费
4.4.1 服务消费基本概念
4.4.2 服务消费主要类别
4.4.3 服务消费阶段特征
4.4.4 服务消费发展建议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零售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
5.1 无接触经济
5.2 新零售
5.2.1 新零售发展概况
5.2.2 新零售产业图谱
5.2.3 新零售模式特征
5.2.4 新零售竞争格局
5.2.5 新零售投资情况
5.2.6 新零售发展前景
5.3 智慧零售
5.3.1 智慧超市基本概念
5.3.2 智慧超市发展优势
5.3.3 智慧超市典型案例
5.3.4 无人零售市场模式
5.3.5 无人超市相关专利
5.4 智慧餐饮
5.4.1 智慧餐饮相关概念
5.4.2 智慧餐饮产业图谱
5.4.3 智慧餐饮发展情况
5.4.4 智慧餐饮竞争格局
5.4.5 智慧餐饮行业壁垒
5.4.6 智慧餐饮投资价值
5.4.7 智慧餐饮发展前景
5.5 智慧书店
5.5.1 智慧书店基本概念
5.5.2 智慧零售发展环境
5.5.3 智慧书店系统功能
5.5.4 智慧书店运营特点
5.5.5 智慧书店典型案例
5.6 直播经济
5.6.1 直播经济相关综述
5.6.2 直播经济产业链
5.6.3 直播经济发展现状
5.6.4 直播行业竞争格局
5.6.5 直播行业融资情况
5.6.6 直播电商典型企业
5.6.7 直播经济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供应链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
6.1 智慧物流
6.1.1 智慧物流相关概念
6.1.2 智慧物流产业价值链
6.1.3 智慧物流应用场景
6.1.4 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6.1.5 智慧物流市场规模
6.1.6 智慧物流企业案例
6.1.7 智慧物流产业投融资
6.1.8 智慧物流投资价值
6.2 智慧农业
6.2.1 智慧农业相关概念
6.2.2 智慧农业产业图谱
6.2.3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6.2.4 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6.2.5 龙头企业布局情况
6.2.6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6.2.7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
6.3 智慧农业+物流
6.3.1 农业物流相关概念
6.3.2 农业物流发展模式
6.3.3 农业物流典型案例
6.3.4 农业物流投资价值
6.3.5 农业物流发展问题
6.3.6 农业物流发展建议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服务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
7.1 智慧医疗
7.1.1 智慧医疗相关概念
7.1.2 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7.1.3 智慧医疗市场规模
7.1.4 智慧医疗投融资情况
7.1.5 典型城市经验做法
7.1.6 智慧医疗发展思路
7.2 智慧旅游
7.2.1 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7.2.2 智慧旅游政策环境
7.2.3 智慧旅游运行逻辑
7.2.4 智慧旅游产业链
7.2.5 智慧旅游发展情况
7.2.6 重点城市“十四五”布局
7.3 智慧教育
7.3.1 智慧教育相关概念
7.3.2 智慧教育产业链
7.3.3 智慧教育应用——教务服务
7.3.4 智慧教育应用——学生管理
7.3.5 智慧教育应用——常规管理
7.3.6 智慧教育应用——学习服务
7.3.7 智慧教育应用——数据管理
7.3.8 在线教育相关综述
7.4 智能体育
7.4.1 智能体育行业相关概念
7.4.2 智能体育产业链分析
7.4.3 智能体育用品发展情况
7.4.4 智能体育场馆发展情况
7.4.5 智能体育赛事直播情况
7.4.6 智能体育衍生服务类型
7.4.7 智能体育行业发展机会
7.4.8 智能体育行业发展前景
7.5 智能制造
7.5.1 智慧制造行业相关概念
7.5.2 智能制造行业政策环境
7.5.3 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分析
7.5.4 智能制造产业分布格局
7.5.5 智能制造疫期发展状况
7.5.6 智能制造行业投资情况
7.5.7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基建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
8.1 智慧城市
8.1.1 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8.1.2 智慧城市体系构成
8.1.3 智慧城市产业链
8.1.4 智慧城市投资规模
8.1.5 智慧城市评级情况
8.1.6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8.1.7 智慧城市发展思路
8.2 智慧社区
8.2.1 智慧社区基本概念
8.2.2 智慧社区国家标准
8.2.3 智慧社区产业链
8.2.4 智慧社区市场规模
8.2.5 智慧社区发展模式
8.2.6 智慧社区参与企业
8.3 智慧交通
8.3.1 智慧交通相关概念
8.3.2 智慧交通政策环境
8.3.3 智慧交通产业链
8.3.4 智慧交通科研潜力
8.3.5 智慧交通应用场景
8.3.6 智慧交通市场规模
8.3.7 智慧交通区域布局
8.4 智慧安防
8.4.1 智慧安防基本概念
8.4.2 智慧安防产业链
8.4.3 智慧安防行业布局
8.4.4 智慧安防竞争格局
8.4.5 智慧安防应用场景
8.4.6 智慧安防发展成果
第九章 中国新消费城市评价指数测算与分析
9.1 新消费城市评价指标构建
9.1.1 城市整体经济表现
9.1.2 新消费个性表现
9.1.3 城市指数构建体系
9.2 新消费城市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9.2.1 经济发展表现
9.2.2 个性综合表现
9.2.3 潮流消费表现
9.2.4 便捷消费表现
9.2.5 健康与心理慰藉表现
9.3 新消费典型城市发展动态
9.3.1 上海市新消费发展情况
9.3.2 杭州市新消费发展情况
9.3.3 北京市新消费发展情况
第十章 中国新消费行业投融资分析及风险预警
10.1 新消费领域投融资情况
10.1.1 全球新消费领域融资情况
10.1.2 中国新消费领域融资情况
10.2 新消费领域细分行业融资统计
10.2.1 新消费品牌(食品相关)融资统计
10.2.2 新消费品牌(美妆个护)融资统计
10.2.3 新消费品牌(服饰)融资统计
10.2.4 新消费品牌(母婴)融资统计
10.2.5 新消费品牌(宠物)融资统计
10.2.6 新消费品牌(文娱/潮玩)融资统计
10.3 新消费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0.3.1 新零售领域投资机会
10.3.2 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机会
10.3.3 智慧城市领域投资机会
10.4 新消费细分领域投资风险分析
10.4.1 新零售领域投资风险
10.4.2 智能制造领域投资风险
10.4.3 智慧城市领域投资风险
第十一章 对2023-2029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趋势预测
11.1 中国新消费行业发展前景趋势
11.1.1 消费主力年龄下降
11.1.2 消费分级现象加深
11.1.3 健康生活理念升温
11.1.4 旅游消费更重体验
11.1.5 消费产品趋向高端
11.2 对2023-2029年中国新消费行业预测分析
11.2.1 2023-2029年中国新消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1.2.2 2023-2029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预测
11.2.3 2023-2029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11.2.4 2023-202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11.2.5 2023-2029年中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 “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消费相关内容
图表 2017-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7-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21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 2017-2021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17-2021年GDP环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17-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 2016-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 2017-2021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比重
图表 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排名(TOP20)
图表 2021年中国特大城市与超大城市统计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