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我国智慧气象产业基础发展良好,2022年,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为99.53%,观测业务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天气的监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可用性达到100%;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可用性为99.99%,继续保持高质量水平;省级自动气象观测业务可用性为99.68%,较2021年提高0.18%,江苏、福建和山东等省级气象观测业务可用性位居全国前列;雷电观测业务平均可用性为98.69%,较2021年提升6.5%,观测业务质量得到较大提升;自动土壤水分观测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8.11%,与2021年基本持平,天津、福建、海南和陕西等省(直辖市)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业务可用性较高;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业务平均数据到报率和平均数据可用率分别为96.99%和93.99%,与2021年基本持平。
2022年,各级气象观测业务管理部门将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雷达、地面、高空等各项观测业务的规范和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执行和监督;加强岗位培训、运行监控和质量考核,做好设备的巡检、维护和检定,切实提高观测业务人员的业务基本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确保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政策方面,2022年11月,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按照“一站多用、一网多能、多网融合”的理念,以智慧气象为目标,强化智慧协同观测和数据应用,设计协同观测体系架构,完善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检验评估,完善高精度大气实况监测产品,推动观测与预报互动应用,提升观测系统的整体效能。2023年1月9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召开。中国气象局发言人表示,中国气象局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努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趋利避害并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努力构建“气象+”服务格局,推动气象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成效。
共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阐述了智慧气象的概念、特点及智慧气象的价值,接着对我国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智慧气象产业的发展特点做了分析。接下来报告重点分析了智慧气象在农业、旅游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智慧气象的新型应用技术、项目投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析了智慧气象行业的投资发展前景,并对智慧气象行业的政策规划进行汇总和分析。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气象局、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局、工信部、财政部、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智慧气象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智慧气象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智慧气象行业的相关概述
1.1 气象服务的基本概述
1.1.1 气象服务的定义
1.1.2 气象服务的特点
1.1.3 气象服务的分类
1.2 智慧气象的内涵及特点
1.2.1 智慧气象基本内涵
1.2.2 智慧气象基本特点
1.2.3 智慧气象技术渗透
1.3 智慧气象服务的价值内涵
1.3.1 理论价值内涵
1.3.2 现实价值内涵
1.3.3 经济价值内涵
第二章 2021-2023年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际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2.1.1 行业发展阶段
2.1.2 行业发展特点
2.1.3 行业发展规模
2.1.4 行业发展经验
2.1.5 行业发展案例
2.2 国内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2.2.1 行业发展阶段
2.2.2 服务收入规模
2.2.3 市场规模状况
2.2.4 行业发展模式
2.3 国内气象服务供需情况分析
2.3.1 基础设施分析
2.3.2 供给情况分析
2.3.3 气象部门动态
2.3.4 需求主体分析
2.4 国内气象服务细分领域分析
2.4.1 公共气象服务
2.4.2 决策气象服务
2.4.3 公众气象服务
2.5 国内气象服务行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2.5.1 行业发展问题
2.5.2 行业发展对策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发展分析
3.1 智慧气象行业运行综况
3.1.1 行业发展历程
3.1.2 服务能力状况
3.1.3 行业发展特点
3.1.4 服务模式分析
3.1.5 技术平台创新
3.2 智慧气象细分领域分析
3.2.1 装备智能化发展
3.2.2 新型信息技术构架
3.2.3 “互联网+气象”模式
3.2.4 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
3.3 智慧气象平台建设分析
3.3.1 平台发展意义
3.3.2 平台特点分析
3.3.3 平台发展动态
3.4 智慧气象行业发展挑战及对策
3.4.1 行业发展挑战
3.4.2 行业发展对策
3.4.3 升级发展方向
3.5 区域智慧气象应用发展案例
3.5.1 区域气象环境特点分析
3.5.2 区域智慧气象发展需求
3.5.3 区域智慧气象服务应用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气象应用领域——农业
4.1 中国农业运行综况
4.1.1 农业种植规模
4.1.2 农业经济规模
4.1.3 农业发展特点
4.1.4 农业现代化建设
4.2 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分析
4.2.1 服务规模概述
4.2.2 服务特点分析
4.2.3 服务未来展望
4.3 地区农业加快智慧气象布局
4.3.1 河南省
4.3.2 安徽省
4.3.3 重庆市
4.3.4 五常市
4.3.5 云阳县
4.3.6 静宁县
4.4 农业发展对智慧气象的应用需求案例
4.4.1 区域农业发展的状况
4.4.2 区域智慧气象服务需求
4.4.3 区域智慧气象应用思路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气象应用领域——旅游业
5.1 中国旅游业运行综况
5.1.1 旅游业运行规模
5.1.2 旅游业运行特点
5.1.3 旅游业发展展望
5.1.4 智慧旅游发展进程
5.2 “智慧气象+旅游”发展综况
5.2.1 发展机遇分析
5.2.2 融合应用领域
5.2.3 融合应用前景
5.3 地区旅游业加快智慧气象布局
5.3.1 贵阳市
5.3.2 宁夏自治区
5.4 区域“智慧气象+旅游”的应用案例
5.4.1 区域旅游业状况
5.4.2 部门间合作加快
5.4.3 具体应用领域
5.4.4 应用前景展望
第六章 智慧气象其他重点应用领域分析
6.1 智慧城市建设
6.1.1 应用价值分析
6.1.2 具体应用分析
6.1.3 深度融合发展
6.2 海绵城市建设
6.2.1 应用需求分析
6.2.2 具体应用领域
6.2.3 应用前景分析
6.3 交通运输领域
6.3.1 航运安全领域
6.3.2 航空服务领域
6.3.3 公路运输领域
6.4 大气环保领域
6.4.1 应用需求分析
6.4.2 具体应用领域
6.4.3 应用前景分析
第七章 中国智慧气象新型技术应用分析
7.1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7.1.1 卫星遥感技术概述
7.1.2 应用领域分析
7.1.3 应用项目案例
7.1.4 应用前景展望
7.2 大数据技术应用
7.2.1 大数据技术概述
7.2.2 应用领域分析
7.2.3 应用项目案例
7.2.4 应用前景展望
7.3 物联网技术应用
7.3.1 物联网技术概述
7.3.2 应用领域分析
7.3.3 应用项目案例
7.3.4 应用前景展望
7.4 云计算技术应用
7.4.1 云计算技术概述
7.4.2 应用领域分析
7.4.3 应用项目案例
7.4.4 应用前景展望
7.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7.5.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7.5.2 应用领域分析
7.5.3 应用项目案例
7.5.4 应用前景展望
7.6 智慧气象平台系统建设案例
7.6.1 平台建设背景
7.6.2 平台实现条件
7.6.3 平台功能架构
7.6.4 平台发展价值
第八章 中国智慧气象项目投资案例分析
8.1 智能天气体系装备研发项目
8.1.1 项目基本概述
8.1.2 项目必要性分析
8.1.3 项目可行性分析
8.1.4 项目的研发进度
8.2 新型气象环境观测装置研发项目
8.2.1 项目基本概述
8.2.2 项目必要性分析
8.2.3 项目可行性分析
8.2.4 项目的研发进度
8.3 智能气象软件系统研发项目
8.3.1 项目基本概述
8.3.2 项目必要性分析
8.3.3 项目可行性分析
8.3.4 项目的研发进度
第九章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气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1 气象服务市场前景展望
9.1.1 整体发展前景
9.1.2 发展趋势预测
9.1.3 规模空间预测
9.2 智慧气象发展前景展望
9.2.1 整体发展前景
9.2.2 发展趋势分析
9.2.3 投资热点预测
第十章 智慧气象行业政策规划分析
10.1 智慧气象行业政策环境
10.1.1 智慧气象相关政策汇总
10.1.2 气象部门助推产业发展
10.1.3 推进智慧气象为农服务
10.1.4 气象科普基地管理办法
10.1.5 气象观测技术指南发布
10.2 区域智慧气象政策动态分析
10.2.1 黑龙江省
10.2.2 聊城市
10.2.3 邯郸市
10.3 气象信息化发展规划
10.3.1 发展形势分析
10.3.2 发展战略分析
10.3.3 发展目标分析
10.3.4 发展任务分析
10.3.5 系统工程分析
10.3.6 保障措施分析
10.4 智慧气象服务发展计划(2019-2023年)
10.4.1 行动计划发布
10.4.2 行动计划愿景
10.4.3 行动计划内容
10.5 气象观测技术发展引领计划(2020-2035年)
10.5.1 发展趋势分析
10.5.2 发展目标分析
10.5.3 发展方向分析
10.5.4 政策措施分析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