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智能运动健身是以科学健身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健身镜、智能跑步机等智能化健身硬件为载体,以满足个性化、高效的健身需求为目标的新型健身方式。智能运动健身的生态组成有三个要素,场景、硬件和软件及应用。现有智能健身依托的技术体系根植于硬件、计算能力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通过采用图像、视频、语音识别等具体技术,为运动健身人群提供更深层次的个性化健身服务。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运动健身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联系愈发紧密,主要变化集中于场景、产品与用户体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运动健身行业中得到不同程度应用;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推动智能运动健身产品发展的催化因素,后疫情时代,用户与场景的改变对原有健身行业提出了优化需求,于此进一步印证了智能健身产品的价值。
2021年我国线上健身人群渗透率达到45.5%,预计2026年将上升到57.4%,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约人民币820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约46%。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线上健身用户规模达3.80亿,占网民整体的35.6%。其中使用移动应用参与健身的用户比例为18.9%,使用智能设备健身的用户比例17.4%,参与在线跟练的用户比例为14.6%。线上健身的网民中,较低频次健身的用户比例为40.0%,中频次健身的用户比例为41.2%,高频次健身的用户比例为18.8%。
智能健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近年来国家对智能健身产业的政策扶持。2022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要大力提升文旅休闲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健身房、开发在线健身课程。
智能运动健身行业虽然和传统运动健身行业有一定竞争关系,但通过高效的用户触达与深度的用户培育,可以降低运动门槛,吸引更多人群进行多种运动消费,从而反哺传统运动健身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新业态和新产品打造,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智能健身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共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健身产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智能健身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然后对智能健身产业的产业链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分析了智能健身APP、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身镜、智能健身房等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然后对智能健身产业投资现状、机遇和壁垒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报告对智能健身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智能健身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智能健身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2021-2023年智能健身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政策环境
1.1.1 国家体育法修订要点
1.1.2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1.1.3 全民健身“十四五”规划
1.1.4 发改委鼓励智能健身房建设
1.1.5 公共场所健身器材配建意见
1.1.6 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方案
1.2 经济环境
1.2.1 宏观经济概况
1.2.2 工业经济运行
1.2.3 对外经济分析
1.2.4 固定资产投资
1.2.5 宏观经济展望
1.3 社会环境
1.3.1 居民收入情况
1.3.2 居民消费支出
1.3.3 健身意识提高
1.3.4 肥胖人群规模
1.3.5 年轻群体规模
1.3.6 体育运动人数
1.3.7 互联网渗透率
1.3.8 健身产业渗透率
1.4 技术环境
1.4.1 物联网技术
1.4.2 传感器技术
1.4.3 大数据技术
1.4.4 人工智能技术
1.5 产业环境——健身产业
1.5.1 健身产业历程
1.5.2 健身产业链条
1.5.3 健身产业规模
1.5.4 健身市场格局
1.5.5 健身房人群画像
1.5.6 健身产业前景
第二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发展综况
2.1 智能健身产业概况
2.1.1 智能健身概念
2.1.2 行业发展背景
2.1.3 行业发展历程
2.2 2021-2023年智能健身产业运行状况
2.2.1 产业生态图谱
2.2.2 线上健身渗透率
2.2.3 行业市场规模
2.2.4 企业规模统计
2.2.5 行业竞争格局
2.3 智能健身产业消费者画像分析
2.3.1 消费者性别分布
2.3.2 消费者年龄分布
2.3.3 消费者收入水平
2.3.4 消费者支出水平
2.4 智能健身产业典型企业分析——Keep
2.4.1 Keep发展历程
2.4.2 Keep主营业务
2.4.3 Keep自有产品
2.4.4 Keep线上健身
2.4.5 Keep融资动态
2.4.6 Keep发展困局
2.4.7 Keep经验借鉴
2.5 智能健身快速发展下的问题
2.5.1 平台重营销轻内容
2.5.2 技术研发不够成熟
2.5.3 投资潮涌现象明显
2.5.4 个人数据安全风险
2.6 智能健身产业发展建议
2.6.1 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对策
2.6.2 强化监督机制提高效率
2.6.3 直营加盟并行实现效益
2.6.4 做好精准调研定位客户
2.6.5 打造主题场馆提升档次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链分析
3.1 产业链条整体布局
3.2 智能健身产业链上游分析
3.2.1 芯片产业
3.2.2 传感器行业
3.2.3 显示屏幕
3.2.4 储存卡
3.2.5 电池行业
3.3 智能健身产业链下游分析
3.3.1 健身俱乐部
3.3.2 私教工作室
3.3.3 居家健身场景
3.3.4 户外运动场景
3.4 智能健身产业上下游影响分析
3.4.1 与上游产业影响分析
3.4.2 与下游产业影响分析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移动APP发展分析
4.1 智能健身APP发展概况
4.1.1 行业发展背景
4.1.2 行业产品类型
4.1.3 行业功能板块
4.1.4 行业发展作用
4.2 智能健身APP市场发展综况
4.2.1 智能健身APP发展历程
4.2.2 智能健身APP发展现状
4.2.3 智能健身APP市场规模
4.2.4 智能健身APP付费比例
4.2.5 智能健身APP融资动态
4.3 智能健身APP保险业务融合发展
4.3.1 智能健身APP布局保险背景
4.3.2 智能健身APP布局保险案例
4.3.3 保险公司布局健身APP考量
4.3.4 健身APP衍生保险业务发展
4.4 智能健身APP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4.4.1 糖豆广场舞
4.4.2 薄荷健康
4.4.3 咕咚APP
4.4.4 悦动圈APP
4.5 智能健身APP发展问题策略
4.5.1 智能健身APP开发问题
4.5.2 智能健身APP商业化策略
4.5.3 智能健身APP运营策略
4.6 智能健身APP发展前景
4.6.1 符合用户健身习惯
4.6.2 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硬件器械发展分析
5.1 传统健身器材行业发展分析
5.1.1 健身器材行业分类情况
5.1.2 健身器材行业市场规模
5.1.3 健身器材行业竞争格局
5.1.4 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空间
5.1.5 健身器材行业发展趋势
5.2 智能健身硬件器械综述
5.2.1 智能健身硬件分类
5.2.2 智能健身硬件功能
5.2.3 智能硬件企业规模
5.2.4 智能健身硬件专利
5.2.5 智能健身硬件前景
5.3 智能运动健身硬件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5.3.1 舒华体育
5.3.2 Peloton
5.3.3 小乔体育
5.3.4 源动智慧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镜行业发展分析
6.1 智能健身镜行业发展概况
6.1.1 行业产品分类
6.1.2 行业发展关键点
6.1.3 市场关注现状
6.1.4 与传统私教对比
6.1.5 行业产业链条
6.2 2021-2023年智能健身镜市场发展分析
6.2.1 行业市场规模
6.2.2 产品出货量规模
6.2.3 行业企业规模
6.2.4 市场竞争格局
6.2.5 行业产品定价
6.2.6 行业融资统计
6.3 智能健身镜行业消费者画像分析
6.3.1 对智能健身镜了解程度
6.3.2 影响智能健身镜购买因素
6.4 智能健身镜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6.4.1 康冠科技
6.4.2 Mirror
6.4.3 Fiture
6.5 智能健身镜产业发展前景趋势
6.5.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6.5.2 价格存在下探空间
6.5.3 全屋智能重要组成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房行业发展分析
7.1 健身房行业整体发展分析
7.1.1 健身房行业规模
7.1.2 健身房区域分布
7.1.3 健身房用户总量
7.1.4 健身房教练年龄
7.1.5 健身房教练规划
7.2 智能健身房产业发展概况
7.2.1 智能健身房概念
7.2.2 智能健身房优劣势
7.2.3 智能健身房特点
7.3 2021-2023年智能健身房市场发展综况
7.3.1 智能健身房市场思考
7.3.2 行业投融资规模分析
7.3.3 智能健身房品牌竞争
7.4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房城市发展动态
7.4.1 深圳智能健身房发展
7.4.2 广州智能健身房开设
7.4.3 成都室外智能健身房
7.4.4 长沙智能健身房建设
7.4.5 上海智能健身房发展
7.5 传统健身房与智能健身房区别
7.5.1 营业时间的区别
7.5.2 用户体验的区别
7.5.3 授课标准的区别
7.5.4 营销方式的区别
7.5.5 管理方式的区别
7.6 智能健身房经营对策建议
7.6.1 将智能健身房作为平台来运营
7.6.2 为行业客户打造定制化服务
7.6.3 开发贴近客户需求智能APP
7.6.4 开发客户互动娱乐新体验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投融资分析
8.1 智能健身行业投融资现状
8.1.1 健身产业投融资规模
8.1.2 智能健身投融资规模
8.1.3 智能健身投融资轮次
8.1.4 智能健身投融资事件
8.2 智能健身产业投资机遇
8.2.1 政府政策支持引领
8.2.2 健身消费需求提升
8.2.3 科技智能技术突破
8.2.4 传统线下健身难点
8.2.5 居家健身势头兴起
8.2.6 社会资本密集投入
8.3 智能健身产业投资壁垒
8.3.1 用户规模壁垒
8.3.2 平台品牌壁垒
8.3.3 内容创新壁垒
8.3.4 产品供应壁垒
8.3.5 线上下体验壁垒
8.4 智能健身产业投资建议
8.4.1 行业投资建议
8.4.2 企业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前景趋势预测
9.1 智能健身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1.1 算法升级下专业化和个性化
9.1.2 场景拓展覆盖项目多元化
9.1.3 形态革新行业产品创意化
9.1.4 智能健身优化传统行业
9.2 对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预测分析
9.2.1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9.2.2 2024-2030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 2018-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8-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2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 2022年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8-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 2021年全国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 2022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 2023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18-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表 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21年中国超重或肥胖情况结构示意图
图表 202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图表 2015-2022年中国参加体育运动人数
图表 2017-2026年中国健身产业渗透率情况
图表 中国健身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 中国健身行业产业链条全景图
图表 2018-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表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占比情况
图表 2022年中国健身房消费者健身目的调查
图表 智能运动健身概念示意图
图表 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对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影响
图表 疫情影响下智能运动健身产品重构行业动因分析
图表 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的发展历程
图表 居家智能健身产业生态图谱
图表 2015-2026年我国线上健身渗透率及预测
图表 2019-2022年中国智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表 2015-2022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新增企业数量分布
图表 截止2022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 截止2022年中国智能健身产业企业区域top5分布占比
图表 2022年Keep月活跃用户数远超同类APP
图表 中国使用智能健身硬件进行健身的人群占比情况
图表 使用过智能健身硬件进行健身的人群年龄分布
图表 使用过智能健身硬件进行健身的人群月收入情况
图表 使用过智能健身硬件进行健身的人群每年健身开销情况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