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智慧海洋行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报告
智慧海洋是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建设海洋的系统工程,是海洋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与物理融合的海洋智能化技术革新。智慧海洋工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也是军民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略海洋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国家之强盛,必海陆并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充分说明海洋强国建设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海洋战略的既定方针。目前,海洋工程建设已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大力推进之中。因此“智慧海洋”被寄予厚望。
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1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635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33.4%和61.6%。2022年上半年,海洋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海洋事业发展,在海洋科技、治理、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不能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海洋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因此,必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海洋信息智能化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洋信息体系,加快海洋核心智能科技的创新研发,实施智慧海洋工程,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全面透彻的信息感知、泛在随行的通信保障和精准智能的决策服务,创新海洋治理体系,构筑全球竞争优势,从而全面提升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能力。
我国凭借多年以来在技术方面的积蓄和努力发展下,我国的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现已初具雏形,海洋资源的整体观测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已基本能够实现对近岸、近海、大洋以及极地等区域的自主观测,海洋信息数据库变得更加丰富。海洋信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也同样获得喜人的进展,目前累计发射了三颗HY系列卫星,高频地波雷达、岸基观测台站、“蛟龙号”载人水下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等先后取得了成功,短波通信技术、北斗通信卫星、水下光纤通信等一系列重大高尖端科技和民用装备得到实际应用。
共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智慧海洋行业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智慧海洋的相关概念、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海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国内智慧海洋的发展现状,然后对智慧港口、智慧渔业、海洋智能装备及水下机器人等应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随后报告分析了智慧海洋区域建设状况、重点企业布局状况,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智慧海洋的投资潜力及风险,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智慧海洋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智慧海洋,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智慧海洋相关概述
1.1 智慧海洋的概念
1.2 智慧海洋的内涵
1.3 智慧海洋的定位
第二章 2021-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1 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综述
2.1.1 海洋经济运行特点
2.1.2 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2.1.3 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2.1.4 海洋产业优化升级
2.1.5 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
2.2 2021-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2.1 海洋生产总值现状
2.2.2 海洋经济细分产业
2.2.3 海洋经济区域格局
2.3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3.1 环境危机正在加剧
2.3.2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2.3.3 结构调整力度急需加大
2.3.4 政策措施尚待健全
2.4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2.4.1 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思路
2.4.2 海洋经济产业链发展建议
2.4.3 海洋经济的统筹规划措施
2.4.4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建设状况
3.1 智慧时代海洋空间信息相关介绍
3.1.1 海洋空间信息思维特征
3.1.2 海洋空间信息理解需求
3.1.3 海洋空间信息认知服务
3.2 中国海洋信息化发展综述
3.2.1 海洋信息化发展历程
3.2.2 海洋信息化发展现状
3.2.3 海洋信息化发展特点
3.2.4 海洋信息化发展需求
3.2.5 海洋信息化基本思路
3.3 中国海洋信息产业状况分析
3.3.1 行业基本概述
3.3.2 行业组织建设
3.3.3 战略发展机遇
3.3.4 行业发展空间
3.3.5 行业发展思路
3.4 中国海洋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3.4.1 建设的功能与意义
3.4.2 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4.3 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3.4.4 建设的对策建议
3.5 海洋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3.5.1 缺乏顶层体系性设计
3.5.2 信息获取能力亟待提升
3.5.3 海洋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3.5.4 信息业务化应用水平低
3.5.5 核心技术装备力量薄弱
3.5.6 海洋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3.6 海洋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框架
3.6.1 海洋信息化总体思路
3.6.2 海洋信息化主要任务
3.6.3 海洋信息化发展目标
3.6.4 海洋信息化框架设计
3.6.5 海洋信息化核心问题
3.7 2024-2030年中国海洋信息化前景及趋势展望
3.7.1 海洋信息化发展热点
3.7.2 海洋信息化发展方向
3.7.3 海洋信息化发展趋势
3.7.4 海洋信息化发展前景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海洋发展状况分析
4.1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海洋发展综述
4.1.1 智慧海洋发展历程
4.1.2 智慧海洋现状综述
4.1.3 智慧海洋发展需求
4.1.4 智慧海洋建设状况
4.1.5 智慧海洋体系架构
4.1.6 智慧海洋支持意见
4.1.7 智慧海洋对策建议
4.1.8 智慧海洋发展建设规划
4.2 2021-2023年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状况
4.2.1 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基础
4.2.2 智慧海洋通信能力现状
4.2.3 智慧海洋天基通信系统
4.2.4 水下WiFi网络系统研发
4.2.5 智慧海洋通信网络服务模式
4.2.6 智慧海洋通信网络发展建议
4.3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分析
4.3.1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战略意义
4.3.2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基本构成
4.3.3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4.3.4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对策
4.3.5 智慧海洋军民融合建设发展方向
4.4 智慧海洋示范工程建设案例深度解析
4.4.1 示范工程概述
4.4.2 海洋信息感知
4.4.3 海洋信息传输
4.4.4 海洋信息融合
4.4.5 海洋安全防护
4.4.6 建设成果与展望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港口建设发展状况分析
5.1 智慧港口相关概述
5.1.1 智慧港口的概念
5.1.2 智慧港口的内涵
5.1.3 智慧港口的特征
5.1.4 智慧港口的功能
5.1.5 智慧港口的构成
5.1.6 智慧港口建设内容
5.1.7 智慧港口的目标
5.2 中国智慧港口建设发展分析
5.2.1 国外智慧港口建设实践经验
5.2.2 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意义分析
5.2.3 我国智慧港口建设面临的形势
5.2.4 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实践分析
5.2.5 我国智慧港口发展成效分析
5.2.6 疫情下我国智慧港口建设现状
5.3 中国智慧港口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
5.3.1 智慧港口关键技术驱动分析
5.3.2 5G通信技术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5.3.3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5.3.4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5.3.5 北斗系统在智慧港口领域的应用
5.3.6 无人驾驶技术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5.4 中国智慧港口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分析
5.4.1 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5.4.2 标准体系建设架构
5.4.3 标准体系建设成果及应用
5.5 中国主要智慧港口建设案例借鉴分析
5.5.1 广州港智慧港口建设分析
5.5.2 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分析
5.5.3 太仓港智慧港口建设分析
5.5.4 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分析
5.5.5 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分析
5.6 中国智慧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6.1 智慧港口建设存在的问题
5.6.2 智慧港口发展对策建议
5.7 中国智慧港口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5.7.1 码头运营更智慧
5.7.2 港口物流更高效
5.7.3 业务创新更开放
5.7.4 客户服务更便捷
5.7.5 港口网络更协同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渔业发展状况分析
6.1 智慧渔业基本介绍
6.1.1 智慧渔业的概念
6.1.2 智慧渔业的分类
6.1.3 智慧渔业产业图谱
6.2 中国现代渔业发展综合分析
6.2.1 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6.2.2 “互联网+渔业”战略分析
6.2.3 海洋渔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6.3 中国智慧渔业建设发展综述
6.3.1 智慧渔业建设背景
6.3.2 智慧渔业建设理念
6.3.3 智慧渔业建设思路
6.3.4 智慧渔业建设内容
6.4 中国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分析
6.4.1 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概述
6.4.2 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内容
6.4.3 创建智慧渔业水产养殖模式的条件
6.5 智慧渔业背景下中国智慧型海洋牧场发展分析
6.5.1 智慧型海洋牧场概述
6.5.2 智慧型海洋牧场体系架构
6.5.3 智慧型海洋牧场关键技术
6.5.4 国外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6.5.5 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6.5.6 我国智慧型海洋牧场PEST分析
6.5.7 我国智慧型海洋牧场SWOT分析
6.5.8 我国智慧型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6.5.9 我国智慧型海洋牧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7.1 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特点
7.2 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链分析
7.2.1 产业链整体概述
7.2.2 产业链上游分析
7.2.3 产业链中游分析
7.2.4 产业链下游分析
7.3 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研发重点
7.3.1 智能感知技术
7.3.2 自主导航/避碰技术
7.3.3 先进动力源技术
7.3.4 新型推进技术
7.4 中国智能船舶产业发展分析
7.4.1 智能船舶基本介绍
7.4.2 智能船舶发展现状
7.4.3 智能船舶技术分析
7.4.4 智能船舶风险及对策
7.4.5 智能船舶战略规划
7.4.6 智能船舶发展趋势
7.5 中国无人船艇发展状况
7.5.1 无人船系统的组成
7.5.2 无人船关键技术
7.5.3 无人船发展现状
7.5.4 无人船应用领域分析
7.5.5 无人船技术发展趋势
第八章 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8.1 水下机器人相关概述
8.1.1 水下机器人的定义
8.1.2 水下机器人的分类
8.1.3 水下机器人的优缺点
8.1.4 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8.2 全球水下机器人发展状况
8.2.1 全球市场规模
8.2.2 全球市场结构
8.2.3 美国发展状况
8.2.4 日本发展状况
8.3 中国水下机器人发展综述
8.3.1 发展历程分析
8.3.2 市场规模分析
8.3.3 行业竞争格局
8.3.4 行业影响因素
8.3.5 行业监管政策
8.3.6 行业投资风险
8.4 中国水下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8.4.1 产业链总体分析
8.4.2 产业链上游分析
8.4.3 产业链中游分析
8.4.4 产业链下游分析
8.5 中国水下机器人典型企业分析
8.5.1 深之蓝
8.5.2 臻迪科技
8.5.3 博雅工道
8.6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8.6.1 智能化发展趋势
8.6.2 国产化发展趋势
8.6.3 其他发展趋势分析
第九章 中国智慧海洋其他重点技术进展分析
9.1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
9.1.1 海洋卫星发展状况
9.1.2 海洋水色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9.1.3 海洋微波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9.1.4 海洋监视监测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9.1.5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进展
9.2 海洋大数据技术
9.2.1 海洋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
9.2.2 海洋大数据应用现状
9.2.3 海洋大数据应用前景
9.3 海洋物联网技术
9.3.1 海洋物联网的概念
9.3.2 海洋物联网发展现状
9.3.3 海洋物联网技术方向
第十章 2021-2023年中国智慧海洋区域建设状况分析
10.1 江苏省智慧海洋建设分析
10.1.1 海洋经济现状分析
10.1.2 智慧海洋发展基础
10.1.3 智慧海洋主要短板
10.1.4 智慧海洋建设路径
10.2 浙江省智慧海洋建设分析
10.2.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10.2.2 智慧海洋建设现状
10.2.3 智慧海洋建设模式
10.2.4 温州市智慧海洋建设
10.2.5 智慧海洋建设对策
10.2.6 智慧海洋发展规划
10.3 天津市智慧海洋建设分析
10.3.1 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10.3.2 智慧海洋建设理念
10.3.3 智慧海洋建设重点
10.3.4 智慧海洋建设难题
10.3.5 智慧海洋建设策略
10.4 广东省智慧海洋建设分析
10.4.1 海洋经济现状分析
10.4.2 智慧海洋建设现状
10.4.3 惠州市智慧海洋建设
10.4.4 深圳市智慧海洋布局
10.5 其他省市智慧海洋建设状况
10.5.1 山东省
10.5.2 大连市
第十一章 2020-2023年中国智慧海洋重点企业布局状况分析
11.1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
1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1.2 智慧海洋布局状况
11.1.3 经营效益分析
11.1.4 业务经营分析
11.1.5 财务状况分析
11.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1.7 公司发展战略
11.1.8 未来前景展望
11.2 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2.1 企业发展概况
11.2.2 智慧海洋布局状况
11.2.3 经营效益分析
11.2.4 业务经营分析
11.2.5 财务状况分析
11.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2.7 公司发展战略
11.2.8 未来前景展望
11.3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
11.3.1 企业发展概况
11.3.2 智慧海洋布局状况
11.3.3 经营效益分析
11.3.4 业务经营分析
11.3.5 财务状况分析
11.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3.7 公司发展战略
11.3.8 未来前景展望
11.4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4.1 企业发展概况
11.4.2 智慧海洋布局状况
11.4.3 经营效益分析
11.4.4 业务经营分析
11.4.5 财务状况分析
11.4.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4.7 公司发展战略
11.4.8 未来前景展望
11.5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5.1 企业发展概况
11.5.2 智慧海洋布局状况
11.5.3 经营效益分析
11.5.4 业务经营分析
11.5.5 财务状况分析
11.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1.5.7 公司发展战略
11.5.8 未来前景展望
11.6 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6.1 企业发展概况
11.6.2 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6.3 智慧海洋发展分析
11.6.4 智慧渔业发展分析
11.6.5 海洋大数据发展分析
11.6.6 海洋装备发展分析
第十二章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海洋投资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
12.1 中国智慧海洋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2.1.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2.1.2 市场发展机会评估
12.1.3 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12.2 中国智慧海洋投资壁垒分析
12.2.1 竞争壁垒
12.2.2 技术壁垒
12.2.3 资金壁垒
12.3 智慧海洋投资风险提示
12.3.1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风险
12.3.2 行业投资成本前置风险
12.3.3 行业发展保障政策风险
12.3.4 智慧海洋投资建议综述
12.4 中国智慧海洋发展前景展望及趋势预测
12.4.1 智慧海洋前景展望
12.4.2 智慧海洋发展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 智慧海洋总体框架
图表 智慧海洋构想示意图
图表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名单及主要任务
图表 2015-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
图表 2015-2018年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9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图表 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数据表
图表 海洋自然资源信息化智能海洋空间信息框架模型
图表 智能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
图表 海洋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阶段目标计划
图表 海洋信息网络概念图
图表 海洋信息化总体架构
图表 海洋信息应用服务架构
图表 中国重要会议涉海论述
图表 天空地海一体化感知数据
图表 水下WiFi网络系统原理图
图表 军工产品结构层次及各层民企参与数量
图表 军民技术相互融合的关系分析
图表 大数据分析融合系统框图
图表 港口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示意图
图表 国际主流运营商对港口特征的描述
图表 智慧港口功能层次图
图表 2.4 GHz无线局域网络和TD-LTE宽带集群通信网络对比
图表 5G与4G关键性能指标对比
图表 5G业务场景模型
图表 智慧港口的资源建设架构
图表 5G智慧港口的业务组网和部署
图表 智慧港口的场景和网络能力要求
图表 智慧港口集卡的切片解决方案
图表 智慧港口集装箱卡车的切片部署
图表 无人驾驶集卡远程遥控方案
图表 岸桥远程控制示意图
图表 场桥远程控制示意图
图表 智慧港口应急指挥应用示意图
图表 智能理货系统架构
图表 岸桥智能理货无线网络部署
图表 基于5G网络的岸桥智能理货系统架构
图表 基于北斗的堆场自动化系统框架图
图表 集卡车智能运输场景模拟图
图表 码头全场作业模拟与仿真图
图表 智慧港口建设标准体系架构图
图表 智慧港口总体框架
图表 智慧渔业产业图谱
图表 曹妃甸海洋牧场建设成本估算
图表 獐子岛海洋牧场建设成本估算
图表 部分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量
图表 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链
图表 挪威Kongsberg公司智能感知技术
图表 美国Sea Machines Robotics公司智能感知技术
图表 “SB Met”号无人驾驶帆船
图表 挪威Kongseberg公司ANS体系结构图
图表 欧盟MUNIN项目核心技术及系统
图表 英国Dynautics公司自动避碰模块运作示意图
图表 “能源观察者”(Energy Observer)号
图表 德国ZF公司船用推进器智能状态监测系统
图表 英国Rolls Royce公司新一代Blue Vision系统架构图
图表 美国Boston Engineering公司仿生机器鱼
图表 德国Festo公司BionicFinWave水下仿生机器鱼
图表 智能船舶的功能模块
图表 智能船舶技术发展概况
图表 “航行脑”系统架构设计
图表 船岸协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图表 智能船舶技术分类
图表 智能船舶应用平台系统结构图
图表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无人船舶技术路线图
图表 智能船舶风险分析模型
图表 智能船舶风险因素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