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中国低碳城市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报告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的理念重新塑造城市,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用低碳的思维、低碳的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5个低碳省区和8个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低碳试点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启,截止2024年9月,全国一共开启了三批共87个低碳试点的建设工作。低碳试点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碳减排、碳消纳以及碳平衡三项内容。
2024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24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24年前实现碳中和”。2024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4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4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该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2024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24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
城市地区承载着我国60%的常住人口,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必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2024年在各地方召开的两会中,基本都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未来的重点工作,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了相应部署。上海和海南分别在“十四五规划”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2024年提前实现碳达峰,江苏和广东也计划在全国目标之前率先达峰。
共研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低碳城市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低碳城市的定义、建设内容及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环境及建设进展,并对中国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消费细分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介绍了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二个低碳省级和市级试点的发展情况,并对低碳城市建设应用的技术——碳捕捉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您或贵单位若想对低碳城市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低碳城市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低碳城市相关概述
1.1 低碳城市的定义及发展
1.1.1 低碳城市的基本概念
1.1.2 低碳城市建设的特征
1.1.3 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1.2 低碳城市的建设内容
1.2.1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减排
1.2.2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消纳
1.2.3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平衡
1.3 低碳城市建设在中国发展的意义
1.3.1 低碳城市促进新型城市建设
1.3.2 低碳城市给后发城市提供经验
1.3.3 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章 2020-2024年全球低碳城市建设分析及经验借鉴
2.1 全球低碳城市建设背景
2.1.1 全球城市化发展水平
2.1.2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1.3 全球ESG投资规模
2.1.4 中欧气候合作进展
2.2 全球低碳城市建设状况
2.2.1 国际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2.2.2 全球碳排放情况分析
2.2.3 全球碳减排发展格局
2.2.4 全球碳吸纳发展水平
2.2.5 全球碳交易市场进展
2.2.6 城市消费减排干预措施
2.2.7 国际低碳城市建设策略
2.2.8 全球低碳城市经验借鉴
2.3 欧盟
2.3.1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2.3.2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方式
2.3.3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投入资金
2.3.4 欧盟重点行业市场表现情况
2.3.5 欧盟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分析
2.3.6 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形
2.3.7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的启示
2.4 英国
2.4.1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计划
2.4.2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进展
2.4.3 英国低碳交通发展近况
2.4.4 英国绿色金融发展要点
2.5 日本
2.5.1 日本低碳减排目标更新升级
2.5.2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投入资金
2.5.3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税收制度
2.5.4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2.5.5 日本低碳能源消费实现路径
2.5.6 日本绿色建筑重点发展方向
2.6 美国
2.6.1 美国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分析
2.6.2 美国碳减排相关政策的变动
2.6.3 美国RGGI碳市场交易情况
2.6.4 美国绿色交通建设进展说明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内宏观经济概况
3.1.2 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3.1.3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1.4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碳减排目标发展阶段
3.2.2 碳中和国家政策梳理
3.2.3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3.2.4 低碳能源安全战略
3.2.5 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
3.3 社会环境
3.3.1 城镇化发展进度
3.3.2 节能环保行业进展
3.3.3 碳排放情况说明
3.3.4 工业碳减排进展
3.3.5 国土绿化成效
3.4 能源环境
3.4.1 能源供给总量
3.4.2 能源消费总量
3.4.3 能源投资情况
3.4.4 能源效率分析
第四章 2020-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分析
4.1 2020-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综况
4.1.1 低碳城市产业链剖析
4.1.2 低碳城市建设政府功能
4.1.3 低碳城市建设历程分析
4.1.4 低碳城市发展指数排名
4.1.5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4.1.6 低碳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4.2 中国低碳城市竞争情况分析
4.2.1 低碳城市碳达峰潜力比较
4.2.2 低碳城市建设SWOT分析
4.2.3 国际“绿色竞争”情况
4.3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4.3.1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4.3.2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4.3.3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4.3.4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4.4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4.2 国家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4.4.3 地方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4.4.4 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及权重确定
4.4.5 完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4.5 低碳城市三方行为主体分析
4.5.1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意义
4.5.2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4.5.3 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4.5.4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问题
4.5.5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对策
4.6 新基建对低碳城市发展的影响
4.6.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与概况
4.6.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减排效应
4.6.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耗效应
4.6.4 新基建对行业碳达峰影响
4.6.5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措施
4.7 低碳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4.7.1 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
4.7.2 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低效
4.7.3 高能耗高排放情况严重
4.7.4 缺乏广泛的公众基础
4.8 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4.8.1 制定城市低碳建设规划
4.8.2 转变公众出行方式
4.8.3 增加民众低碳意识
4.8.4 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
第五章 2020-2024年中国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
5.1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综述
5.1.1 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5.1.2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重点
5.1.3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分析
5.1.4 绿色交通企业减排措施
5.1.5 绿色交通面临的挑战
5.1.6 绿色交通行业实现路径
5.1.7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5.1.8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方向
5.2 2020-2024年部分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动态
5.2.1 北京
5.2.2 上海
5.2.3 深圳
5.2.4 江苏
5.2.5 新疆
5.3 2020-2024年绿色出行市场运行分析
5.3.1 绿色出行企业评估
5.3.2 绿色出行发展案例
5.3.3 共享出行市场表现
5.3.4 绿色出行发展建议
5.4 2020-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5.4.1 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5.4.2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5.4.3 新能源汽车供给分析
5.4.4 新能源汽车需求分析
5.4.5 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5.4.6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5.4.7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5.5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5.1 绿色智能一体发展
5.5.2 绿色科技前沿引领
5.5.3 绿色交通政策保障
5.5.4 标准体系基础保障
5.5.5 宣教管理有序推进
5.5.6 试点项目推动建设
5.5.7 特大城市争创一流
第六章 2020-2024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6.1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综述
6.1.1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历程
6.1.2 绿色建筑行业主要成就
6.1.3 绿色建筑行业主要特征
6.1.4 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分析
6.1.5 绿色建筑标识市场格局
6.1.6 绿色建筑标识主要申报者
6.1.7 绿色建筑企业指数探讨
6.1.8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6.2 绿色施工之装配式建筑
6.2.1 装配式建筑政策梳理
6.2.2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
6.2.3 装配式建筑市场格局
6.2.4 PC构件生产企业情况
6.2.5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6.3 绿色建材之防水材料
6.3.1 防水材料行业标准
6.3.2 防水材料供给情况
6.3.3 防水材料消费情况
6.3.4 防水材料行业集中度
6.3.5 防水材料产品缺陷
6.4 绿色建材之石膏板
6.4.1 石膏板的供给情况
6.4.2 石膏板的消费情况
6.4.3 石膏板的企业格局
6.4.4 石膏板的发展前景
6.5 绿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6.5.1 中建科工大厦项目
6.5.2 卓越后海金融中心项目
6.5.3 岗厦皇庭大厦项目
6.5.4 万科滨海置地大厦项目
6.5.5 深圳安托山花园项目
第七章 2020-2024年中国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7.1 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7.1.1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7.1.2 绿色制造主要成果
7.1.3 绿色制造发展建议
7.1.4 绿色制造发展规划
7.1.5 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7.2 绿色工厂建造分析
7.2.1 绿色工厂政策概述
7.2.2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
7.2.3 绿色工厂创建规模
7.2.4 绿色工厂区域分布
7.2.5 绿色工厂企业分析
7.2.6 绿色工厂建设建议
7.3 绿色供应链发展情况
7.3.1 绿色供应链实践特点
7.3.2 绿色供应链试点案例
7.3.3 绿色供应链企业案例
7.3.4 绿色供应链发展建议
7.3.5 绿色供应链发展趋势
7.4 绿色设计产品分析
7.4.1 绿色设计产品政策汇总
7.4.2 绿色设计平台技术要求
7.4.3 绿色设计典型产品开发
7.4.4 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建设
7.4.5 绿色设计工作发展思路
7.5 绿色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7.5.1 绿色园区产业布局
7.5.2 绿色园区评价指标
7.5.3 绿色园区发展规模
7.5.4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7.5.5 绿色园区发展模式
7.6 绿色制造典型案例分析
7.6.1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6.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7.6.3 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
7.6.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7.6.5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
7.6.6 贵州贵阳国家高新区
第八章 2020-2024年中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8.1 绿色能源发展概况
8.1.1 绿色能源构成
8.1.2 弃风弃光情况
8.1.3 风光上网电价
8.1.4 电力结构分析
8.1.5 CCER交易进展
8.1.6 能源变革转型思路
8.1.7 新能源发展目标
8.2 光伏能源行业分析
8.2.1 光伏装机容量情况
8.2.2 光伏产业链之多晶硅
8.2.3 光伏产业链之硅片
8.2.4 光伏产业链之电池片
8.2.5 光伏产业链之组件
8.2.6 光伏行业发展前景
8.2.7 光伏行业发展方向
8.3 风电能源行业分析
8.3.1 风电行业产业链情形
8.3.2 风电装机容量情况
8.3.3 风电行业企业布局
8.3.4 风电行业壁垒分析
8.3.5 风电行业发展方向
8.4 氢能行业分析
8.4.1 氢气生产结构现状
8.4.2 氢能企业布局状况
8.4.3 电解制氢发展方向
8.4.4 绿氢成本变化方向
8.4.5 氢能平价应用途径
8.5 低碳能源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8.5.1 肇庆小鹏光伏发电项目
8.5.2 澳洲132MW光伏电站项目
8.5.3 大庆大岗风电场项目(48MW)
8.5.4 湖南沅江龙潭沟风电场项目
8.5.5 年产五万吨氢能源项目
第九章 2020-2024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及试点动态分析
9.1 碳交易市场基本概况
9.1.1 碳市场发展历程
9.1.2 碳交易市场分类
9.1.3 碳市场基本框架
9.1.4 碳市场参与主体
9.1.5 碳市场交易方式
9.1.6 碳市场排放核算
9.1.7 国内外碳交易体系对比
9.2 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状况
9.2.1 碳交易政策汇总
9.2.2 碳市场成交规模
9.2.3 碳市场交易价格
9.2.4 碳市场区域分布
9.2.5 碳市场活跃程度
9.2.6 碳市场发展建议
9.3 全国碳交易市场八大试点城市发展进展
9.3.1 北京碳市场建设情况
9.3.2 上海碳市场建设情况
9.3.3 广东碳市场建设情况
9.3.4 深圳碳交易试点建设
9.3.5 天津碳交易试点建设
9.3.6 湖北碳交易试点建设
9.3.7 重庆碳交易试点建设
9.3.8 福建碳交易试点建设
9.4 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9.4.1 全国碳市场投资机会
9.4.2 全国碳市场发展展望
9.4.3 全国碳市场发展预测
第十章 2020-2024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交易状况及试点动态分析
10.1 林业碳汇发展综述
10.1.1 林业碳汇政策规划
10.1.2 林业碳汇项目进展
10.1.3 林业碳汇交易情况
10.1.4 林业碳汇减排情况
10.1.5 林业碳汇收入测算
10.1.6 林业碳汇潜在价值
10.2 林业碳汇试点建设
10.2.1 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
10.2.2 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10.2.3 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10.2.4 四川林业碳汇造林项目
10.3 林业碳汇重点企业分析
10.3.1 岳阳林纸
10.3.2 福建金森
10.3.3 平潭发展
10.3.4 东珠生态
第十一章 2020-2024年中国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状况分析
11.1 低碳消费发展综述
11.1.1 低碳消费相关概念
11.1.2 低碳消费的必要性
11.1.3 低碳消费基本原则
11.1.4 低碳消费政策梳理
11.1.5 我国消费结构分析
11.2 低碳消费领域分析
11.2.1 饮食领域减排潜力
11.2.2 服装领域减排潜力
11.2.3 居住领域减排潜力
11.2.4 交通领域减排潜力
11.3 政府主导低碳消费项目介绍
11.3.1 广东碳惠普项目
11.3.2 我的南京项目
11.3.3 碳惠天府项目
11.3.4 绿色出行碳惠普项目
11.3.5 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项目
11.4 企业推动低碳消费项目介绍
11.4.1 旧衣零抛弃品牌行动计划
11.4.2 滴滴出行
11.4.3 京东清流计划
11.4.4 美团青山计划
11.4.5 飞蚂蚁资源回收
11.4.6 奥北环保“袋子模式”
11.5 低碳消费制约因素
11.5.1 政策制度方面的不足
11.5.2 市场机制方面的制约
11.5.3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1.5.4 消费者方面的制约
11.6 低碳消费发展建议
11.6.1 低碳消费整体目标建设
11.6.2 低碳消费政府建议
11.6.3 低碳消费企业建议
11.6.4 低碳消费公益组织建议
第十二章 2020-2024年低碳城市建设其他相关领域发展状况分析
12.1 垃圾填埋
12.1.1 垃圾填埋法律法规
12.1.2 垃圾填埋处理规模
12.1.3 垃圾填埋发展路径
12.1.4 垃圾填埋气发电产能
12.1.5 填埋气发电碳交易情况
12.2 垃圾焚烧
12.2.1 垃圾焚烧政策规划
12.2.2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
12.2.3 垃圾焚烧发电产能
12.2.4 垃圾焚烧发电减碳能力
12.2.5 垃圾焚烧发电碳交易情况
12.3 城市规划
12.3.1 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12.3.2 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策略
12.3.3 低碳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2020-2024年中国低碳城市区域建设分析
13.1 区域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13.1.1 区域碳中和时间规划
13.1.2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3.1.3 能源替代政策梳理
13.1.4 技术升级政策表述
13.1.5 生态碳汇政策说明
13.2 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
13.2.1 北京市低碳制度进展
13.2.2 北京市低碳建设情况
13.2.3 北京市碳减排进度
13.2.4 北京市低碳建设目标
13.3 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
13.3.1 上海市生态环境情况
13.3.2 上海市低碳建设成果
13.3.3 区域低碳城市建设进展
13.3.4 上海市城市发展规划
13.4 广州市低碳城市建设
13.4.1 广州市生态环境情况
13.4.2 广州市低碳建设进展
13.4.3 广州市财政鼓励措施
13.4.4 广州市低碳建设目标
13.5 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
13.5.1 成都市建设法律基础
13.5.2 成都市低碳建设重点
13.5.3 成都市低碳建设路径
13.5.4 成都市低碳建设规划
13.6 合肥市低碳城市建设
13.6.1 合肥市低碳建设进展
13.6.2 合肥市绿色建筑建设情况
13.6.3 合肥市低碳建设建议
13.6.4 合肥市低碳建设规划
13.7 青岛市低碳城市建设
13.7.1 青岛市环境治理情况
13.7.2 青岛市低碳建设进展
13.7.3 青岛市低碳建设建议
13.7.4 青岛市低碳建设规划
13.8 眉州市低碳城市建设
13.8.1 眉州市城市建设进展
13.8.2 眉州市交通管制情况
13.8.3 眉州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3.8.4 眉州市城市建设规划
13.9 其他省市低碳城市建设
13.9.1 江苏省
13.9.2 六安市
13.9.3 济宁市
13.9.4 济南市
13.9.5 贵阳市
第十四章 2020-2024年低碳城市建设应用技术研发状况分析
14.1 碳捕捉技术
14.1.1 碳捕捉技术概述
14.1.2 碳捕捉技术流程
14.1.3 碳捕捉技术进展
14.1.4 碳捕捉项目规模
14.1.5 碳捕捉项目模式
14.1.6 碳捕捉技术前景
14.2 洁净煤技术
14.2.1 洁净煤技术定义
14.2.2 洁净煤技术分类
14.2.3 洁净煤技术进展
14.2.4 煤气化技术分析
14.2.5 高选洁净煤技术
14.2.6 其他洁净煤技术
14.2.7 洁净煤技术减排潜力
14.3 光伏发电技术
14.3.1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展
14.3.2 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14.3.3 光伏发电的其他技术
14.3.4 光伏发电技术创新情况
14.3.5 光伏发电技术的趋势
14.4 生物质发电技术
14.4.1 生物质发电技术介绍
14.4.2 生物质发电技术进展
14.4.3 生物质发电市场规模
14.4.4 生物质发电区域分布
14.4.5 生物质发电项目格局
14.4.6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问题
14.4.7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建议
14.5 其他清洁能源技术
14.5.1 风力发电技术
14.5.2 地热能技术
14.5.3 海洋能相关技术
第十五章 中国低碳城市投资分析及建议
15.1 低碳城市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15.1.1 经济效益
15.1.2 社会效益
15.1.3 环境效益
15.2 低碳城市领域投融资动态分析
15.2.1 低碳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15.2.2 低碳城市建设投资领域
15.2.3 绿色信贷动态分析
15.2.4 绿色债券动态分析
15.2.5 其他绿色金融工具动态
15.2.6 典型企业投资案例分析
15.3 低碳城市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
15.3.1 商业模式分析
15.3.2 项目PPP模式
15.3.3 融资模式创新
15.3.4 投融资模式建议
15.4 对低碳城市投资价值评估及建议
15.4.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5.4.2 市场发展动力评估
15.4.3 行业进入壁垒评估
15.4.4 行业进入时机分析
15.4.5 行业投资风险提示
15.4.6 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4.7 投资建议与竞争策略
第十六章 对低碳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及前景预测
16.1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展望
16.1.1 低碳城市发展机遇
16.1.2 低碳城市发展关键
16.1.3 低碳城市建设方向
16.1.4 低碳城市群发展方向
16.1.5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16.2 中国低碳智慧城市融合趋势
16.2.1 探索低碳智慧城市规划
16.2.2 智慧与低碳建筑协同建设
16.2.3 物联网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16.2.4 优化低碳智慧社区服务
图表目录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部分国家城镇化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ESG基金规模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分析
图表 2024年全球主要市场ESG投资规模占比
图表 伦敦、纽约、东京不同层面的低碳策略比较
图表 伦敦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在建筑领域的主要手段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已实现碳达峰国家数量变化
图表 2025-2031年全球碳达峰国家碳排放量占当时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变化
图表 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中已实现碳达峰国家时间表
图表 全球各国碳中和目标计划表
图表 2024年全球碳排放来源构成
图表 202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按地区构成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森林面积年度净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各地区森林面积年度净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 2020-2024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
图表 不同消费类别的干预措施和目标
图表 到2024年六种消费类别的累积温室气体排放
图表 食物及相关目标的消费干预
图表 建筑和基础设施及相关目标的消费干预
图表 私人交通及相关目标的消费干预
图表 航空及相关目标的消费干预
图表 服装和纺织品及相关目标的消费干预
图表 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及相关目标的干预措施
图表 欧盟各领域减排措施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发电结构变动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钢产量及欧洲钢铁价格指数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27国原油产量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丙烯及丁二烯产量与价格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欧元区19国水泥、石灰和石膏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新能源车销量变化及与中、美对比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新能源车渗透率变化及与中、美对比
图表 2020-2024年英国能源性能A级住宅占比
图表 2020-2024年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占全球比例变化
图表 2024年英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英国新能源汽车注册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占全球比例
图表 2020-2024年日本各部门碳排放量变化
图表 2024年日本减排目标变化示意图
图表 日本碳中和发展规划
图表 2020-2024年日本能源研发支出预算变化
图表 日本碳中和投资促进税制的实际意义
图表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法规及标准
图表 2025-2031年日本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变化
图表 2025-2031年日本海上风电装机LOCE成本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日本光伏土地使用费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球排放量的比重变化趋势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图表 美国重要碳减排相关政策及变动
图表 美国《清洁能源计划》具体实施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碳市场价格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格局及新车型占比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格局及特斯拉市占率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美国多款原有热销车型月均销量变化
图表 2020-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GDP环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20-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20-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 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 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 中国碳减排目标发展历程
图表 中国各部委碳中和相关政策
图表 中国各部委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图表 中国各部委能源相关行业政策
图表 中国各部委促进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
图表 中国各部委推广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
图表 中国发改委生态碳汇相关政策
图表 中国生态环境部碳排放交易政策
图表 中国各部委绿色金融相关政策
图表 新时代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细则
图表 202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主要经济体对比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及城镇化“诺瑟姆曲线”示意图
图表 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人口分布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及占GDP总量的比重
图表 2024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格局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球排放量的比重变化趋势
图表 2024年中国碳排放来源结构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增速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主要能源品种生产总量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生产结构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情况
图表 2024年中国能源进口量及增速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进出口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增速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煤炭进口月度走势图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增速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
图表 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图表 202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前十名国家
图表 2024年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前十名国家
图表 2024年全球各能源品种消费前三名国家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 2024年中国能源相关领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表 202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和重点领域综合能耗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
图表 2020-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图表 低碳城市产业链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