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中国浙江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市场全景调研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现象是指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
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谋划和培育的一个重要发展平台,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建设产业集聚区,以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实现国家战略功能。随后,又相继发布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举措。
在各项政策驱动下,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呈现出“投资力度大、招商项目大、产业集聚快、科技创新快”的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工作专班《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共推选出萧山化纤等36个产业集群(区域)开展新智造试点。
当前,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出效应、整体形象等与省委、省政府提升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建设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集聚区所具有的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和辐射效应,最终都体现为引领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政府与企业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产生更大的正能量,提高集聚区发展质量。
共研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浙江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市场全景调研与市场年度调研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产业集聚的定义、类型及综合效应等,接着分析了浙江省产业集聚的宏观环境、集聚进程及效应。然后对浙江省典型产业、重点区域的产业集聚态势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全面剖析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的经济运行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重点省级产业集聚区的运营情况。随后,报告介绍了浙江省产业集聚的运行模式、政策导向及未来规划。最后重点研究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浙江省产业集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1.1 产业集聚的概念及成因
1.1.1 产业集聚的定义
1.1.2 产业聚集的内涵
1.1.3 产业聚集的成因
1.1.4 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1.2 产业集聚的主要类型
1.2.1 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
1.2.2 企业扩张型产业集聚
1.2.3 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
1.2.4 科技驱动型产业集聚
1.2.5 外资带动型产业集聚
1.3 产业集聚的特征
1.3.1 产业集聚的经济优势
1.3.2 产业集聚的创新力
1.3.3 产业集聚的竞争力
1.4 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三个指标
1.4.1 要素集聚度
1.4.2 组织集聚度
1.4.3 区域集聚度
第二章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效应分析
2.1 产业集聚的典型效应
2.1.1 分工效应
2.1.2 规模经济效应
2.1.3 外部经济效应
2.1.4 市场效应
2.2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循环因果关系
2.2.1 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2.2 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2.3 社会资本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3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剖析
2.3.1 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
2.3.2 特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2.3.3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政策层面思考
2.4 产业集聚是实现区域工业化的最佳路径
2.4.1 产业集聚对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
2.4.2 产业集聚促进区块经济发展
2.4.3 产业集聚提升区域工业竞争力
2.4.4 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发展优势
2.5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及对区域经济的启示透析
2.5.1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来源
2.5.2 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表现
2.5.3 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启示
2.6 产业集聚的土地集约利用效应分析
2.6.1 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集聚效应
2.6.2 产业空间集聚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6.3 集聚不经济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
2.7 区域产业集聚与外商投资相关性分析
2.7.1 外商投资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形成
2.7.2 产业集聚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2.7.3 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浙江省产业集聚的宏观背景分析
3.1 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3.1.1 国际经济增长面临深度调整
3.1.2 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
3.1.3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3.2 浙江省经济实力分析
3.2.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2.2 经济增长态势分析
3.2.3 民营经济实力强劲
3.2.4 产业投资平稳增长
3.3 浙江省产业结构及布局
3.3.1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3.3.2 产业结构升级转变
3.3.3 优势产业发展分析
3.3.4 产业布局状况分析
3.4 产业集聚是浙江省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3.4.1 转型升级紧迫性分析
3.4.2 转型升级的战略路线
3.4.3 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3.4.4 产业集聚成转型升级突破口
3.5 产业集聚为浙江经济带来实质效益
3.5.1 提高浙江企业竞争力
3.5.2 完善浙江产业供应链
3.5.3 推动浙江中小企业发展
第四章 2020-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进程及效应分析
4.1 浙江省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4.1.1 全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4.1.2 各地市产业专业化程度
4.1.3 全省产业空间集聚评价
4.1.4 各地市产业的集聚状况
4.2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现状分析
4.2.1 经济规模分析
4.2.2 发展优势分析
4.2.3 运行路径分析
4.2.4 城镇产业集聚状况
4.3 浙江省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关系分析
4.3.1 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4.3.2 浙江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关系
4.3.3 浙江产业聚集对城市化的影响
4.4 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4.4.1 浙江主要产业集聚态势
4.4.2 产业集聚效应测算方法
4.4.3 主要产业集聚效应测算
4.5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5.1 战略发展机遇
4.5.2 主要挑战分析
第五章 2020-2024年浙江省典型产业的集聚态势分析
5.1 制造业集聚
5.1.1 浙江制造业运行状况分析
5.1.2 浙江制造业集聚发展态势
5.1.3 浙江制造业集聚水平分析
5.1.4 浙江制造业集聚效率分析
5.2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
5.2.1 浙江省高端装备产业运行现状
5.2.2 浙江省高端装备产业集聚态势
5.2.3 浙江高端装备产业集聚的问题
5.2.4 浙江高端装备产业集聚的路径
5.2.5 浙江高端装备产业集聚的建议
5.3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5.3.1 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运行现状
5.3.2 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态势
5.3.3 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目标
5.3.4 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路径
5.4 纺织产业集聚
5.4.1 浙江省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5.4.2 浙江省纺织业集聚态势分析
5.4.3 浙江纺织集聚区转型升级经验
5.4.4 浙江纺织集聚区转型升级难题
5.4.5 浙江纺织集聚区转型升级建议
5.5 服务业集聚
5.5.1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理论背景
5.5.2 浙江省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5.5.3 浙江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过程
5.5.4 浙江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
5.5.5 浙江服务业集聚的问题分析
5.5.6 浙江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20-2024年浙江省区域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1 杭州市
6.1.1 杭州市产业集聚区运行状况
6.1.2 杭州产业集聚区问题及建议
6.1.3 杭州文创产业集聚进程分析
6.1.4 杭州动漫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1.5 杭州游戏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1.6 杭州电子商务行业集聚状况
6.1.7 杭州新能源产业集聚态势分析
6.2 宁波市
6.2.1 宁波市产业集聚区运行状况
6.2.2 宁波服装产业集聚态势剖析
6.2.3 宁波文化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2.4 宁波模具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2.5 宁波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状况
6.2.6 宁波积极推动智慧产业集聚
6.2.7 宁波航空产业集聚区创建建议
6.3 温州市
6.3.1 温州明确产业集聚区投资政策
6.3.2 温州出台装备产业集聚区规划
6.3.3 温州谋划增加省级产业集聚区
6.3.4 温州电子商务行业集聚状况
6.3.5 温州制鞋行业集聚态势分析
6.3.6 温州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6.4 嘉兴市
6.4.1 嘉兴市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6.4.2 嘉兴电子商务行业集聚水平
6.4.3 嘉兴服务外包行业集聚状况
6.4.4 嘉兴物流行业集聚态势分析
6.5 舟山市
6.5.1 舟山定海工业集聚区运行现状
6.5.2 舟山港口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5.3 舟山航运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6 台州市
6.6.1 台州医药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6.6.2 台州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创建优势
6.6.3 台州政策鼓励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6.7 其他地区
6.7.1 绍兴印染产业集聚路线分析
6.7.2 湖州文化产业集聚进展状况
6.7.3 建德文创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第七章 2020-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经济运行分析
7.1 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经济运行状况
7.1.1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7.1.2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7.1.3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7.1.4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1.5 招商引资及开发进程
7.1.6 整体发展成效评价
7.2 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经济运行状况
7.2.1 经济总量分析
7.2.2 发展质量分析
7.2.3 投资招商分析
7.2.4 生产效率分析
7.3 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经济运行状况
7.3.1 经济总量分析
7.3.2 发展质量分析
7.3.3 投资招商分析
7.3.4 生产效率分析
第八章 2020-2024年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分析
8.1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8.1.1 主导产业主要类型
8.1.2 主导产业经济总量
8.1.3 主导产业发展水平
8.1.4 主导产业创新能力
8.2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8.2.1 规划定位不清晰
8.2.2 产业准入把控不严
8.2.3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8.2.4 产业发展不平衡
8.3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定位与选择
8.3.1 主导产业基本要求
8.3.2 选择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
8.3.3 选择集聚引领作用大的产业
8.3.4 选择关联度大的产业
8.4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培育策略
8.4.1 合力营造环境
8.4.2 加快创新升级
8.4.3 科学规划严格准入
第九章 2020-2024年浙江省重点省级产业集聚区运营状况
9.1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9.1.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4 集聚区招商引资状况
9.1.5 集聚区主要问题分析
9.1.6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7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2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9.2.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2.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2.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2.4 集聚区项目投资状况
9.2.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2.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3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9.3.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3.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3.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3.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3.5 集聚区产业政策导向
9.3.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4 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
9.4.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4.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4.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4.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4.5 集聚区开发建设重点
9.4.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5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
9.5.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5.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5.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5.4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5.5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6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9.6.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6.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6.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6.4 集聚区招商引资措施
9.6.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6.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7 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9.7.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7.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7.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7.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7.5 集聚区主要问题分析
9.7.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8 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
9.8.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8.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8.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8.4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8.5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9 金华产业集聚区
9.9.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9.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9.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9.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9.5 集聚区产业政策导向
9.9.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10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
9.10.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0.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0.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0.4 集聚区项目投资状况
9.10.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0.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11 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
9.11.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1.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1.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1.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11.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1.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12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9.12.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2.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2.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2.4 集聚区项目投资状况
9.12.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2.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13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
9.13.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3.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3.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3.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13.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3.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9.14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9.14.1 集聚区基本概况
9.14.2 集聚区发展优势分析
9.14.3 集聚区经济运行现状
9.14.4 集聚区招商引资成效
9.14.5 集聚区政策法规环境
9.14.6 集聚区未来规划情况
第十章 浙江省产业集聚运行模式分析
10.1 国际产业集聚的基本模式
10.1.1 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10.1.2 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10.1.3 计划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10.2 中国产业集聚的典型模式
10.2.1 外源型集聚模式
10.2.2 地区自发型集聚模式
10.2.3 政府主导的工业园模式
10.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模式剖析
10.3.1 产业集聚内涵解析
10.3.2 产业集聚主要特征
10.3.3 产业集聚演进模式
10.4 浙江省产业集聚模式发展策略
10.4.1 不同产业集聚模式政策建议
10.4.2 产业集聚模式选择建议
第十一章 浙江省产业集聚的政策导向及规划方案
11.1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促进政策
11.1.1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11.1.2 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11.2 浙江省产业集聚化行动实施意见
11.2.1 总体要求
11.2.2 重点任务
11.2.3 保障措施
11.3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政策
11.3.1 产业准入基本原则
11.3.2 产业准入把握四个重点领域
11.3.3 鼓励发展类产业
11.3.4 产业准入基本要求
11.3.5 产业准入管理
11.4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1.4.1 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原则
11.4.2 专项资金分配范围和方法
11.4.3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11.4.4 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11.5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评价制度解析
11.5.1 监测目的和基本原则
11.5.2 评价指标体系
11.5.3 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
11.5.4 加强统计体制机制建设
11.6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4年)
11.6.1 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11.6.2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11.6.3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11.6.4 产业选择与发展导向
11.6.5 基础设施支撑
11.6.6 生态环境建设
11.6.7 要素资源保障
11.6.8 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二章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
12.1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不足
12.1.1 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
12.1.2 重大项目集聚度不高
12.1.3 产城互动融合度不高
12.1.4 支持政策保障度不高
12.1.5 管理运行整合度不高
12.2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值得关注的问题
12.2.1 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12.2.2 发展不够平衡缺少重点
12.2.3 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少
12.2.4 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
12.3 提高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的策略
12.3.1 突出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12.3.2 强化政策引导,着力创造良好环境
12.3.3 重视龙头引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12.3.4 突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12.3.5 整合提升,创新管理体制
12.4 浙江产业集聚区持续发展战略举措
12.4.1 抓好核心区块建设
12.4.2 强化实体化运作
12.4.3 加大资源要素保障
12.4.4 优化发展环境
12.5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策略分析
12.5.1 一体化招商
12.5.2 “飞地经济”招商
12.5.3 园区集聚招商
12.5.4 横向联合招商
12.5.5 资本融合招
12.5.6 招商引资建议
12.6 产业集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建议
12.6.1 产业集聚中的政府作用及影响
12.6.2 产业集聚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12.6.3 产业集聚中的政策行为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 市场规模循环因果图
图表 基于产业集聚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框架
图表 产业集聚过程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图
图表 各省民营经济出口总值及比重
图表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情况
图表 按行业门类计算的浙江省各行业区位商
图表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浙江省营业收入
图表 按行业大类分的浙江省各行业区位商
图表 浙江省各地市相对多样化指数
图表 考虑就业人数规模后的浙江省各地市相对多样化指数
图表 浙江省空间基尼系数
图表 浙江省产业集聚度
图表 贝恩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
图表 行业集中和集聚类别
图表 浙江省各地市行业集中和集聚类别
图表 回归结果
图表 回归结果(续)
图表 浙江省6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h值
图表 浙江省纺织业h值
图表 浙江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h值
图表 浙江省通用设备制造业h值
图表 浙江省交通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h值
图表 浙江省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h值
图表 浙江省计算机有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h值
图表 浙江省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
图表 浙江制造业前10位行业集中指数变化
图表 萧山、义乌和瓯海三地区的区位商及相关行业增加值
图表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