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30年中国安徽省能源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报告
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中国进一步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有效保障能源供给。
作为中部能源大省,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能源生产总量逐年增加,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原煤仍然是占绝大比重,电力能源比重有所上升。“皖电东送”使安徽省与华东电网其他省市之间凭借各自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安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太阳能产业突飞猛进,生物质能利用方兴未艾,地热资源亟待开发,核能开发曙光已显。截止2022年底,安徽省全社会装机容量9219.01万千瓦,按机组类型分:水电622.35万千瓦、火电5852.62万千瓦(生物质241.7万千瓦、其中垃圾99.45万千瓦)、风电590.11万千瓦、太阳能2153.94万千瓦。
当前,国家政策为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安徽省能源产业基础雄厚,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助推安徽能源工业崛起,各方面积极因素为安徽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2022年5月,安徽省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安徽省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核准抽水蓄能电站项目9个,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全省累计建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68万千瓦、1000万千瓦以上和1600万千瓦以上。
共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安徽省能源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能源的定义、分类、国际国内能源市场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详细介绍了安徽省煤炭、煤层气、电力、水能等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随后,报告对安徽省能源产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安徽省能源产业的未来前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能源局、商务部、财政部、共研网、共研网市场调查中心、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安徽省能源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安徽省能源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第一章 能源产业发展概述
1.1 能源简述
1.1.1 能源的定义
1.1.2 能源的分类
1.1.3 传统能源
1.1.4 新能源
1.2 国际能源市场运行态势
1.2.1 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2.2 全球天然气能源供需量分析
1.2.3 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行业影响
1.2.4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分析
1.3 中国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1.3.1 2020年中国能源行业运行特点
1.3.2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运行特点
1.3.3 2022年中国能源行业运行特点
1.3.4 可再生能源发展运行特点分析
1.3.5 中国能源利用效能水平现状
1.3.6 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趋势预测
1.4 中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1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
1.4.2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
1.4.3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1.4.4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第二章 2021-2023年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环境
2.1 政策环境
2.1.1 国家能源碳达峰行动计划
2.1.2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1.3 安徽省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2.1.4 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
2.1.5 安徽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2.1.6 安徽省能源十四五规划
2.2 经济环境
2.2.1 2020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回顾
2.2.2 2021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2.2.3 2022年省安徽经济运行现状
2.2.4 安徽省制造业经济发展现状
2.2.5 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成效
2.3 社会环境
2.3.1 安徽省积极融入“长三角”
2.3.2 安徽省推进交通设施建设
2.3.3 安徽省深化改革发展成效
2.3.4 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3.5 安徽省构建生态环保型社会
2.4 行业环境
2.4.1 安徽省能源经济发展回顾
2.4.2 安徽省能源经济运行现状
2.4.3 安徽省能源转型实践分析
2.4.4 安徽省节能减碳成效分析
2.4.5 安徽省能源零碳园区建设
2.4.6 安徽省乡村绿色能源案例
2.4.7 安徽打造新能源发展样板
第三章 2021-2023年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分析
3.1 安徽煤炭资源简述
3.1.1 安徽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3.1.2 安徽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3.1.3 安徽地区代表性煤质指标
3.2 2020-2022安徽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3.2.1 2020年安徽省煤炭工业回顾
3.2.2 2021年安徽省煤炭工业运行
3.2.3 2022年安徽省煤炭工业现状
3.2.4 安徽省煤炭工业价格分析
3.2.5 安徽省煤炭智能开采中心
3.2.6 安徽省煤电机组改造投资
3.2.7 安徽省散煤治理发展成效
3.3 2021-2023年煤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3.3.1 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3.3.2 安徽省煤化工产业项目动态
3.3.3 安徽省煤化工优势挑战分析
3.3.4 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议
3.4 安徽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1 安徽煤炭工业存在主要问题
3.4.2 加快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3.4.3 调整企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3.4.4 提高洁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3.4.5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第四章 2021-2023年安徽省煤层气发展分析
4.1 全国煤层气行业发展分析
4.1.1 煤层气开采利用必要性
4.1.2 煤层气主要的开采形势
4.1.3 国内煤层气产量统计
4.1.4 国内煤层气开采主要地区
4.1.5 国内煤层气开采的难度
4.2 2020-2022安徽省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
4.2.1 安徽省天然气产量规模统计
4.2.2 两淮煤田煤层气资源状况
4.2.3 安徽省煤层气行业政府支持
4.2.4 安徽煤层气勘查开发进展
4.2.5 安徽省煤层气产量数据统计
4.3 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进展
4.3.1 两淮区域地质概况
4.3.2 区域煤系天然气研究现状
4.3.3 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向
4.4 2020-2022安徽省煤层气开发重点企业
4.4.1 淮南矿区煤层气正式投入民用
4.4.2 金禧国际安徽宿南煤层气项目
4.4.3 万豪能源撬装式煤层气液化项目
4.5 安徽煤层气产业的问题及对策
4.5.1 安徽煤层气勘探存在问题
4.5.2 安徽煤层气发展方向及建议
4.5.3 安徽省煤层气抽采实施对策
4.5.4 安徽省煤层气抽采政策措施
第五章 2021-2023年安徽省电力行业发展分析
5.1 2020-2022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5.1.1 中国电力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
5.1.2 2021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分析
5.1.3 2022年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现状
5.1.4 国内电力市场投资现状分析
5.1.5 中国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分析
5.1.6 “十四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5.2 2020-2022安徽电力工业发展分析
5.2.1 安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5.2.2 安徽省电力工业相关政策汇总
5.2.3 安徽电力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
5.2.4 2021年安徽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5.2.5 2022年安徽省电力工业运行
5.2.6 安徽绿色电力交易发展分析
5.2.7 安徽省电力工业融入长三角
5.2.8 安徽电力工业赋能乡村振兴
5.3 安徽电力行业供需结构情况统计
5.3.1 2021年安徽省发电量细分结构
5.3.2 2021年安徽省用电量分析结构
5.3.3 2022年安徽省发电量细分结构
5.4 安徽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4.1 安徽省电力发展存在突出问题
5.4.2 安徽电力工业用电形势紧张问题
5.4.3 安徽省电力行业主要发展对策
5.4.4 安徽疫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措施
5.4.5 安徽用电缺口变大情况下的对策
5.4.6 国网安徽电力服务难题解决策略
第六章 2021-2023年安徽省其他能源发展分析
6.1 水能
6.1.1 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分析
6.1.2 安徽水能资源开发概况
6.1.3 安徽省水力发电规模统计
6.1.4 安徽省抽水蓄能电站动态
6.1.5 安徽省农村小水电整治进展
6.1.6 安徽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
6.1.7 安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6.1.8 安徽水能开发利用思路对策
6.2 太阳能
6.2.1 安徽省太阳能电力发展现状
6.2.2 安徽建设光伏产业生产高地
6.2.3 安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名单
6.2.4 安徽省衢州光伏发展经验
6.2.5 开展“光储直柔”建筑试点
6.2.6 安徽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6.3 生物质能
6.3.1 生物质能资源基本概况分析
6.3.2 安徽省生物质能发电量统计
6.3.3 农作物秸秆赋能乡村振兴
6.3.4 安徽积极推进沼气能源利用
6.3.5 安徽省厨余垃圾利用项目
6.4 地热
6.4.1 地热能资源及发电方式
6.4.2 安徽省地热资源分布情况
6.4.3 安徽省地热能技术进展
6.4.4 安徽地热能建筑供暖规划
6.5 核能
6.5.1 核能发电的概念及优缺点
6.5.2 国家能源集团合作推进
6.5.3 安徽省核电发展潜力巨大
第七章 安徽省重点能源企业
7.1 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经营效益分析
7.1.3 业务经营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1.6 未来前景展望
7.2 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经营效益分析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财务状况分析
7.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2.6 公司发展战略
7.2.7 未来前景展望
7.3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7.3.1 公司发展概况
7.3.2 经营效益分析
7.3.3 业务经营分析
7.3.4 财务状况分析
7.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3.6 公司发展战略
7.4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经营效益分析
7.4.3 业务经营分析
7.4.4 财务状况分析
7.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6 公司发展战略
7.4.7 未来前景展望
7.5 淮北矿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经营效益分析
7.5.3 业务经营分析
7.5.4 财务状况分析
7.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5.6 公司发展战略
7.5.7 未来前景展望
7.6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6.1 企业发展概况
7.6.2 企业营收现状
7.6.3 煤炭业务规模
7.6.4 企业合作动态
7.6.5 企业电力资产
7.6.6 企业投资收益
第八章 安徽能源产业投资分析
8.1 安徽省能源投资机遇
8.1.1 安徽省政策支持能源改造
8.1.2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好
8.1.3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投资机遇
8.1.4 省能源集团推动省内能源升级
8.2 安徽省能源投资热点
8.2.1 安徽省风光电储发展热点
8.2.2 智慧能源服务站发展趋热
8.2.3 安徽“绿色能源”投资前景看好
8.2.4 安徽农村能源建设投资政策利好
8.2.5 安徽省氢能产业投资前景利好
8.3 安徽省能源投资风险及建议
8.3.1 疫情双碳背景下发展挑战
8.3.2 能源产业规划投资建议
8.3.3 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建议
第九章 2024-2030年安徽省能源产业前景预测及展望
9.1 中国能源产业未来发展预测
9.1.1 全国煤炭发展趋势预测
9.1.2 中国天然气供需潜力预测
9.1.3 中国可再生能源目标预测
9.2 安徽省能源产业前景展望
9.2.1 安徽省储能产业前景广阔
9.2.2 安徽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大
9.2.3 2024-2030年中国安徽省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9.2.4 2024-2030年中国安徽省发电量预测
附录
附录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附录二:安徽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2-2025年)
附录三:安徽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5-202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变化情况
图表2 2016-2022年美国LNG项目出口能力变化情况
图表3 2019-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实际值与《可再生能源2021》预测结果对比
图表4 到2023年按能源种类划分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预测
图表5 2019-2021年按燃料类型划分的生物燃料需求实际值与《可再生能源2021》预测结果对比
图表6 各国针对生物燃料出台的政策举措
图表7 非化石能源标准化专项行动
图表8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行动
图表9 新型储能标准化专项行动
图表10 氢能标准化专项行动
图表11 能效标准提升专项行动
图表12 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专项行动
图表13 “十四五”能源体系规划主要变化
图表14 重点行业减碳要求
图表15 地方政府“十四五”能源规划
图表16 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分区布局建议
图表17 安徽省“十四五”新型储能优先推荐接入站点
图表18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图表19 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图表20 2021年安徽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占比
图表21 重点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值
图表22 安徽省煤炭资源储量表
图表23 安徽地区不同煤种占比
图表24 安徽地区代表性企业炼焦煤煤质指标
图表25 开采煤层气的三大回报
图表26 国内天然气产量中煤层气占比
图表27 2011-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稳步上涨
图表28 国内瓦斯抽采量增长情况
图表29 2021-2022年中国煤层气产量当期值数据统计
图表30 2022年中国煤层气产量同比增长数据统计
版权提示:共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kefu@gonyn.com、010-69365838。
共研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产业咨询,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
研究院每年提供的行研报告(精品)上千份,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产业咨询服务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系统,确保产品能与客户需求匹配,并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共研精益求精的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共研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行业研究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为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985、211高校,具有完善的培训和晋级体系,我们的研究员基本上都具有2年以上的产业咨询经验。
截至2022年共研产业研究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数万例,服务客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银行&券商、高校&科研院所、各级政府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各领域企业等。
共研团队毕业于一流高校,拥有多年产业研究经验,专注并且专业。
共研出品,必属精品,共研已经注册35类商标保护,盗版必究。
共研网提供充分的售前咨询和售后保障,详情请知悉客服。
感谢顾客对共研产品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提供专业、品质的服务。